沈阳市2023年法律行业发展情况大数据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23-11-22

       随着法律行业新一轮变革的产生,律洲法律发布了数篇区域法律行业发展系列文章,对中国各地的法律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进行深入的观察与分析。本篇文章聚焦辽宁省及沈阳市法律服务市场的整体发展情况,包括律所及律师数量、业务增长、司法环境等多个方面,拓展分析维度,提供多元视角,以供沈阳地区律所及律师规划参考。

       辽宁省作为东北三省的巨头,如今正走在经济复兴的道路上,其2023年上半年的经济发展数据为我们揭示了一个积极向好的东北。不仅如此,其省会沈阳市也迅速崭露头角,重工业出生的沈阳市,现今整体发展水平位居三省榜首,加之其作为东北城市化发展的核心城市,加大了沈阳的人口吸引力。潜在的地区业务量,对于沈阳地区的律所及律师来说,无疑是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


图 沈阳市城市图

一、现状

       根据全国律师执业诚信信息公示平台数据统计,截至目前,沈阳市共有律师事务所492家,执业律师6855人,律所及律师总体体量庞大,行业内卷将愈演愈烈,这就要求律师提高自身竞争力,更加注重专业化,精细化,选择适合自己的法律服务领域,避免成为“万金油”,同时还需要学习新领域的法律知识,以适应新时代、新领域、新业态的发展需求。


图 沈阳市各市律师人数分布图

        沈阳市不仅在经济发展速度上领跑东北三省,在律所及律师数量层面依旧排名第一。据了解,沈阳市目前城市人口总数为911.8万人,因此,沈阳市每万人拥有律师数量约为7.5人,而2022年全国每万人拥有律师数量为3.38人,由此可见,沈阳市律师数量占比极高。

图 沈阳市律所律师数量

        然而,沈阳市如此庞大的行业体量却少有大所支撑,透过图表,92%以上的律所属于小型律所,10人以下的律所比比皆是。另外,100人以上的律所虽有12家,但50%的律所属于外地律所,为避免本地律所被外来律所蚕食,沈阳市律所发展困境有待突破。律所发展压力不断上升,给律所主任敲响了警钟,发展律所规模及拓展业务量迫在眉睫,持续观望不作行动,只会止步不前直到逐步被市场淘汰。


图 沈阳市法院2023年案件受理情况

        与此同时,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点是,沈阳市法律行业可开拓的业务量巨大。据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23年工作报告显示,全市法院共受理案件35万件、审执结32.1万件、法官人均结案281.1件;市法院受理案件3.55万件、审执结3.24万件,两级法院受理、审结、人均结案量均位居全省第一。

图 沈阳市律师办案擅长领域词云图

       据了解,沈阳市法院2023年所受理案件中,商事案件为15.4万件,占比44%、民事案件为5万件,占比为14.29%、刑事案件为7997件,占比为2.28%。由此可知,沈阳市法律市场中,民商刑案件总体占比在60%以上,沈阳市律所及律师在该领域可发挥空间极大。

       与此同时,沈阳市法律行业的潜在市场不容小觑。官方数据显示,沈阳市诉讼服务热线、“12368”热线、移动微法院受理事项18.28万件,网上立案9.14万件,集约送达39.64万次、电子送达成功率92.36%。因此,沈阳市还有巨大的业务空间等待着律师开拓与挖掘,发展前景广阔。

二、困境

1、 扩张的人员体量,放缓的业务增长

       根据司法部发布的《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明确律师人数将持续快速增长:2021年底,全国律师有50余万;2022年底,律师人数达至65万,2025年,将达75万;2030年,大概率会超过100万。


图 六年内全国律师增长趋势

       由此可见,律师行业暗流涌动,快速增长的律师人数给行业内不断注入新生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依照司法部公布的全国律师人均年办理案件量对沈阳市法律市场进行数据分析,单位律师人均年办理案件量按照最高标准14件进行计算,沈阳市现有律师6855人,人均年办案14件,那么年办案总数为95970件,而2022年沈阳市全市法院受理案件量为35万件,可知经律师受理过的案件量占比为27.42%,超7成案件量没有经过律师委托,如何开拓这广阔的市场,这值得我们深思。

2、青年律师执业现状堪忧

       根据《辽宁省青年律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下文简称《调研》)显示:有接近2/3的青年律师近几年(2019-2021)每年平均办理诉讼案件数量不足20件。平均每年办案10件以下占比31%,每年超过30件占比10%。青年律师年薪收入集中在1-5万元(平均月收入在833元-4166元之间)、5-10万元(平均月收入在4166元-8333元之间)分别占比20%和35%;青年律师年薪收入在10-20万之间的占比28.8%,20万元以上的占比16.2%左右。而沈阳市作为辽宁省律师人数最多的城市,其青年律师发展状况可见一斑。


图 辽宁省青年律师年收入状况

       困住青年律师的到底是什么?不言而喻,收入低,案源少。依据《调研》情况分析,青年律师案源来源最多的三种方式依次为:亲友介绍、原客户介绍及等待客户上门。其中有三成左右的青年律师会自寻客户,其余青年律师则由律所或团队提供案源。青年律师较少用到新媒体、传统媒体以及第三方业务推介公司获取案源,说明我省青年律师当前获取案源的方式还比较传统,缺少创新,在案源开拓方面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发展

       律师行业“二八定律”非常明显:20%的律师承接了80%的法律业务。据司法部公布的2022年律师业务状况来看,全国律师总数为65.16万人,其办理各类法律事务总1274.4万余件,按照“二八定律”,可以大致算出在2022年度,剩余80%律师承接承接法律事务的平均数:1274.4w件*20%/65.16w人*80%=4.9件/人。而这剩余80%律师所承接的案件,收费标准又相较于20%律师而言低很多。在收入低的情况下,面对未来律师年均增幅大大超过能够承接的法律事务数量增幅的情景,未来三年(2024-2026)律师行业竞争呈现出白热化的趋势。

微观角度分析沈阳市法律行业,其超90%的律所为小型律所,该类律所该如何寻求突破?青年律师该如何破解执业困境?面临激烈的竞争,不论是小型律所还是青年律师,都应该正视短板,全力破局!

中小型律所:突破“中等规模陷阱“
       在中国,很多小型律所在创办之后,准备走上规模化道路的律所,都会面临“中等规模陷阱”,进而逐步陷入困局,规模效应还没发挥作用,自身特色亦逐步消失,进退失据,沦为平庸甚至最终消失。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数据即是佐证:截至2021年底,全国3.65万家律所中,50人以下律所占96.95%,20人以下律所占86.82%,10人以下律所占66.3%。百人以上律所,仅占1.14%。

       那么,“中等规模陷阱”的难点究竟在哪里?以下两点或许可以给你答案。

       一方面,人才不强。人才是律所的核心资产,也是最根本的竞争力所在。每年都有数万律师进入法律服务行业,对于中小型律所来说,“抢人大战”依旧激烈——拼薪资、拼培养、拼环境。薪资、培养机制、律所环境是各中小型律所逐步提高并改善的。然而,达到这一切向好的状态的关键点就在于律所的业务量,业务量是吸引人才最重要的一点,而拥有优秀的人才完善培养机制的前提,进而律所创收提升,何愁律所环境不好?致命的是,部分律所坚持传统思维,不拓展业务,也就吸引不到人才,进而导致其发展缓慢,最后逐步掉队,掉队的代价则是更吸引不到人才,形成恶性循环,一筹莫展。

       另一方面,客户不多。客户质量决定了业务能否走向高端,客户数量则影响着律所的抗风险能力。总而言之,一个高质量、成规模的客户池,是律所腾飞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如今,法律行业竞争逐渐白热化的状态下,对于新兴律所来说,拓展业务是将律所稳定下来的首要任务;而对于有一定客户池的中小型律所来说,要想扩大律所规模,做长线发展计划,打造本地前几的强所,仅仅满足于“小富即安”是行不通的,相信这也不是多数律所主任的想法。

       律所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大考,“中等规模陷阱“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在过往数十年里,许多律所激烈的竞争中消失或被兼并,但也有不少律所脱颖而出,成长为行业翘楚,一步步奠定了今天的律师行业格局。这类成功律所,多在一次次探索实践中,形成并验证了自己的成功发展之道:

首先,下沉。从法律服务角度看,下沉往往被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专业的下沉,挖掘细分领域市场,探索不同服务的绑定结合;二是行业的下沉,转换为客户视角,打造出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的行业律师。而从律所发展角度审视,下沉还可以是地域上的下沉、战略上的下沉。在开拓顶层越来越难的当下,选择下沉打出差异化优势,逐渐形成其他律所难以企及的质量、规模优势,正变成一个越来越务实的选择。

       其次,创新。于律所而言,创新是新的组织架构、新的分配机制、新的战略定位、新的运营系统……不同发展阶段的律所,会有截然不同的创新方向。有的律所决定推翻重来,量身定制一套跟随自身战略的运营体系;有的律所尝试小步快跑,循序探索各项顺应未来趋势的管理制度;有的律所选择稳中求进,温和引入那些符合发展需要的思想理念。或大或小的创新,造就了不同律所的历久弥新、快速崛起、浴火重生。不论律所所选择的创新是良药还是毒药,可以明确的是,在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不求新,不求变,等待来的只是逐步被蚕食的残酷现实。


      最后,联合。不论是律所间的联合还是其他层面的创新合作,其可实现的作用显而易见:从10人到100人,从1个领域到多个领域,从案源匮乏到源源不断的业务量——规模层面、服务层面、业务层面,成功的联合都能实现“1+1>2“的效果。

青年律师:多方努力破解执业困境

      上文有提到,辽宁律协调研报告显示:过半青年律师年收入不足10万,低收入群体偏多,而青年律师又是律师队伍的主力军,其生存状态受到行业内多方关注。在案源获取层面,“被动获客“居多,执业7年以下的律师通常都有案源压力,但是行业内对于主动营销始终持保留态度。

      此外,对于有较强学习能力、正处在需要吸收各项技能阶段的青年律师而言,不是不知道、不愿尝试借助新媒体进行拓客,而是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或金钱后才有可能看到效果。与眼下捉襟见肘的收入相比,这种不确定、长周期的方式自然不会成为首选。

      不过,这就可以另外一个层面看待这一问题。青年律师自己做营销拓客之所以效果不佳,主要是因为其工作重心根本不能在这一层面。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律师专办案,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而不是去做新媒体营销,加之律师职业的特殊性,时间及精力本就有限,自身过度营销只会阻碍职业发展。
那么,营销谁来做?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就好,问题迎刃而解。

       除了青年律师自身的蜕变以外,律所可以做什么?当宏观环境、中观局面难以改变,律所要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改善所内微观因素,如业务划分、案源支持,帮助青年律师更好执业,这同时也是为律所发展培养后继人才。

       第一,业务划分层面。律所可以进一步梳理所内业务板块、将相关资源集中到相关业务板块,为青年律师提供专业化选择的空间。提升青年律师收入,需优化其业务方向;而优化业务方向,又取决于所内的专业化分工。


       第二,案源支持层面。难点在于案源数量有限、分配标准复杂,而这两者又与业务类型划分/专业化分工相关。理想状态是,所内人人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且不同领域案源数量充足,那么如果有I类业务案源,律所就可以综合考虑这一领域所有律师的业务水平、对律所的贡献等要素后,决定分配给哪一位律师。但是,实际情况看,大部分律所是将案源分配给合伙人或者团队负责人,此举无可厚非,但是反过来分析,这又再次加剧了青年律师执业的困难,毕竟案源就是律师生命线。青年律师在所内难以发展,律所留不住青年律师已成常态。因此,回归案源支持本身,案源开拓才是关键所在。虽然,对于青年律师的培养需考量多方因素,但解决了案源不足问题,就等于解决了心头大患。





新闻动态